Scroll Top
平平美食PNG

人生百味,挑精彩的体会

文字:PING PING       编辑:MANDY WU

久违的美食专栏回归。新鲜的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都有抚慰人心的魔力,捧着热乎的咖啡,站在充满小麦黄油香气的糕点摊位面前,熟悉的香甜味大脑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读蔡澜的书,里面写道:浮躁又焦虑的时候,什么会让你觉得世界突然明亮——饱餐一顿足矣!阴霾的一日总是能被妈妈烧的糖醋排骨或者到家洗澡后一口冰爽的霞多丽而重新点燃,普普通通的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

最近社区餐厅真的连连开挂,lane cove附近小伙伴有口福了,订不上omakase,新开业的Sho松,浅浅能抚慰下馋好鱼生的心情。

特别order了一份当日集锦刺身拚盘和鸭胸肉。鱼生质量对得起大厨每日早起去鱼市场挑选的诚意,厚切大片,背部和腹部蓝鳍金枪鱼同时使用,是一种质感的交响曲,大腹的油脂随着嘴里温度蔓延至舌根,唇齿留香,甜虾天堂虾鳌虾,鲜甜是主旋律。最让我惊艳的还是swordfish的腹部鱼生,洁白如凝脂,入口即化。手握寿司米稍微湿了点,这个个人爱好比较主观。我喜爱的是他家的open roll,裹着玉米淀粉的海苔承载的哪里是扇贝和海胆,明明是海鲜魂躺在塔斯马尼亚摆烂的冬天。

热菜方面,香港背景的大厨菜式很太极,太太应该是日本人,透着很多日式家庭料理的朴实无华,又融合了中式“妈妈怕你吃不饱”与“有客自远方来”的热情憨厚,说实话没太见到沙拉上的牛肉铺的跟被子似的。味磳漬的小鸡或者烤的鱿鱼,厚厚一口大满足的牛舌,不能比得厨师宴的精致,但调味火候都属于中上层次,就他的location来说实属珍贵。

说了热菜就不得不提配菜的清酒,新政亚麻猫,白麴带出来的酸度似苹果似柠檬,入口顺滑细腻,清亮配热肉菜刚好。小布施一号酵母入口油滑结构感强,带一点点让我想家的乳香和杏仁香,余味微苦是搭餐很包容的款了。在这个阳光洒下来的下午,越写越馋。

Newtown快成为我最爱的街区了,从rising sun,cafe paci,到hartsyard,到现在Ante。在访问Ante的72小时后,好酒好菜仍然在我的脑海里跳舞,召唤我回去。主厨Jemma Whiteman出身billy kwong 和lanka filling station,基本保证了你的味觉会经历一场百老汇的全球汇演歌舞剧,高潮迭起。

Co-owner ,Matt Young,餐厅放松暇意的调调来自他2500张黑胶唱片收藏,高品质的爵士乐带你入座,超过60个品种的纯米清酒带你起飞。

没有两小时就餐限制,完全放松下来,从ap bakery的面包,意大利风干猪里脊,miso烧洋葱,枣子调味的低温慢煮牛腩,到豆腐做的烤布蕾,瑞士的僧侣头奶酪(Tête de Moine)搭配了日式干燥野菜与苹果冻,坐在椅子上好像把地球吃了个遍。红椒黄油脆米饭;大胆充满质感的味道炸弹,酥脆热乎的锅巴饭团上面飘舞着鲣鱼片,红椒明火烤焦去皮,饭团沐浴在充满甘味的酱汁里。继续碳水攻击,扁意大利面裹着蘑菇酱,搭配清酒,口口入魂。

悉尼大概有两种风格明显的餐厅,阳春白雪或者阿里巴巴,Arthur开在surry hills的小街角里,来自farmhouse餐厅的主厨Tristan Rosier,打着注意让你穿着睡衣听阳春白雪。

维多利亚小楼里透出的烛光是餐厅给人的第一印象,温暖。如果朋友来问什么是澳洲菜,那我多会推荐去Arthur,比起automata少了份怪诞,比sixpenny多了份肉感,隐隐约约有些小Attica的影子。澳洲本土食材是主角,wallaby袋鼠肉,柠檬香桃,顿蜡花,沙漠青柠,山胡椒,都被大厨揉成了一团,澳式盛宴,一场属于澳洲的味蕾之旅小食,一层帕利森芝士奶冻,一层viognier葡萄jelly,再加上咸口Q弹的鳟鱼籽,个人最爱。继墨尔本的屠鸭之旅,目标又瞄上了悉尼的鸭子。这道鸭在我挑剔的舌头下,基本可以credit以上,风干低温过的鸭胸肉,浓郁的禽类风味,多汁柔嫩,大概是少女酥胸化在了舌头上。

特地测试了餐厅对食客特殊要求的准备,一家合格优秀的餐厅应最大程度的尊重和配合一些特殊过敏或者食材要求。gluten free很用心的准备了蔬菜小塔,sugar free给了cheese,鸭肉free的准备了鱼和花菜,这才是餐厅该有的态度。另外便是深深体会了一把悉尼物价飞涨了。

 

Josh ,黑马出场!用鱼眼鱼鳔做chips当零食,用鱼油脂做冰淇淋和巧克力的男人,靠自己“无浪费”理念把鱼头到鱼尾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冠期间,Josh很任性的把自己32座的餐厅改成了20座的吧台式餐厅。

作为一个食客,很幸运能见证厨房在每个小细节水平上的运作,这也符合Josh的核心理念,透明、开放和充满专业知识的分享。比如你可以听他细细讲塔斯马尼亚的生蚝要储存在比rocks更低的温度中,以反映不同海水的温度。当然老食客都知道,最好的位置是主厨台。

最近的这次晚餐很喜欢鱿鱼“肉酱面”, tuna做成了意大利软式辣香肠,热辣肥腴,裹在Q弹的鱿鱼丝上吃出了点担担面的风韵。其余不管是鬼头刀还是红石斑,只是保持水准的鱼嫩皮脆,倒有些让我失望。还是怀念当年的经典作品肢解全鱼黑牛鳅。让吃河鲜的孩子第一次深深爱上了海鱼。回顾之前午餐去吃的带子派倒是有些余味绕梁,肥美的带子裹着奶油酱,这才是冬天该有的沁人心肺的美食。

青少年时代的顽固味觉记忆,又蛮横不讲理的主观影响着我们的口味选择,樟茶鸭、虾酱XO东星斑,炸牛肚,这些温暖带着乡愁口味的菜品都让我想真诚分享。悉尼的餐饮行业活色生香又火热了起来。跟随我去走访几家热门新开餐厅,吃喝心情的记录,让美食美酒从字里行间里冒出来,投射照亮在你我平凡的生活里吧。

好吃与不好吃,不是我写介绍的重点,适不适合一个人的口味更多取决于食者的饮食习惯与成长经历。我希望传达的是厨师,开店人的一些想法和理念,与自己就餐的体验感受。具体口味,见仁见智,比较主观,如果有兴趣,还希望大家自己去感受。